1.  >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法实质-环境保护法正式实行

环境保护法实质-环境保护法正式实行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环境保护法实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环境保护法实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自然资源保护法的目的
  2. 1973年八月中国制定了第一部有关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是什么_百度知 ...
  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一般法律的主要特征是

1、自然资源保护法的目的

国家制定自然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调整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 的协调发展。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维持和恢复物种多样性,避免或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持自然生态的动态平衡。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保护与改善环境,另外一个是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以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障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必须采取完善的措施,保护好自然资源,这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

2、1973年八月中国制定了第一部有关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是什么_百度知 ...

年8月5日,国务院召开首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制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这是我国第一部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

法律分析:1973年八月中国制定的第一部有关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是《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构建了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框架,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的雏形。 ?法律依据:《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全文。

法律分析:1973年8月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从此开创了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新纪元。这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1973年8月),实质上是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环境保护法规。

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发布《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若干规 定(试行草案)》,是我国政府首次对环境保护作出较全面系统规定的行政法规,对开创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起了重要作用。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一般法律的主要特征是

法律分析: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有:调整对象的特殊性,综合性,科学技术性,公益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四条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技术性。从宏观上说,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不是单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是通过调整一定领域的社会关系来协调人同自然的关系。

\x0d\x0a社会性\x0d\x0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社会性(也称公益性)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其它法律部门的最主要特征。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社会性特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1)环境要素具有共公产品属性。

综合性,技术性。综合性: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个极其综合化的法律部门。技术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很强的自然科学的特征,需要采取各种工程的、技术的措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环境保护法实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环境保护法实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