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换热器

换热器设计修正系数-换热器的设计要求

换热器设计修正系数-换热器的设计要求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换热器设计修正系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换热器设计修正系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在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中,为什么要限制温度差校正系数φ△t大于0.87_百度...
  2. u型换热器壳程校正系数
  3. 换热器中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1、在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中,为什么要限制温度差校正系数φ△t大于0.87_百度...

第换热器所使用的管板的布管数必须要符合标准。第在换热器设计管板计算的时候,换热管以及相关零部件的长度测量、计算,应该不同的方式以及情况进行测量,通过比较之后得出最大值。

②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程,以免管子和壳体同时被腐蚀,且管程便于检修与更换。③压力高的流体宜走管程,以免壳体受压,可节省壳体金属消耗量。④被冷却的流体宜走壳程,可利用壳体对外的散热作用,增强冷却效果。

环境温度:换热器外部的环境温度直接影响换热器的蒸发或冷凝温度,直接决定换热器管内外的温差,换热器温差越大,则换热能力越大。

热传递中用热量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热传递有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形式。管壳式换热器的引数 管程和壳程分别的压力, 温度, 介质和流速。

增强流体湍流程度。换热管在管板上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等边三角形排列较紧凑,管外流体湍动程度高,传热分系数大;正方形排列 管壳式换热器则管外清洗方便,适用于易结垢的流体。

2、u型换热器壳程校正系数

修正系数应≥0.9,至少也不应低于0.8,否则经济上不合理,同时如果操作温度稍有变动,将会使修正系数急剧下降,即缺乏必要的操作稳定性。

这个问题专业,但也是基础的。下面引用《热交换设计》(王启川)一书的内容来解

这个传热系数K跟物料性质,流速、换热管材质都有很大关系的!一般蒸汽和水的换热系数为1400~4200w/平方米。

通常在换热器的设计中规定温度差校正系数φ△t不应小于0.8,若低于此值,则应考虑增加壳方程数,或将多台换热器串联使用,使传热过程更接近于逆流。

在一些资料上会有其相应材质的经验的总传热系数.这样就不用再费心地去找两侧的传热系数了。壳程传热系数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管径、缠绕角度、不同径向比等。根据壳程传热系数可选择合适换热器。

3、换热器中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单管程换热器: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为:α=Q/(S×ΔT),α为传热系数,Q为热量传递,S为换热面积,ΔT为热传递过程中的温度差。

可以根据传热的基本方程式,可求得板式换热器换热面积为:F= Q /K .Δtm其中Q—热流量(W),△tm—对数平均温差(℃),F—传热面积(m2)。板式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

对于单层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值可以按照如下计算:K=1/(1/h1 δ/λ 1/h2) W/(㎡·°C)。其中,h1,h2——围护结构两表面热交换系数,W/(㎡·°C);δ——管壁厚度,m;λ——管壁导热系数,W/(m·°C)。

K值是需要计算得到的,其计算公式如下:K=1/(1/h1 δ/λ 1/h2) W/(㎡·°C)其中,h1,h2——围护结构两表面热交换系数,W/(㎡·°C);δ——管壁厚度,m;λ——管壁导热系数,W/(m·°C)。

对于空调工程上常采用的换热器而言,如果不考虑其他附加热阻,传热系数K值可以按照如下计算:K=1/(1/Aw δ/λ 1/An) W/(㎡·°C)。其中,An,Aw——内、外表面热交换系数,W/(㎡·°C)。δ——管壁厚度,m。

关于换热器设计修正系数和换热器的设计要求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换热器设计修正系数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换热器的设计要求、换热器设计修正系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