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设计的技术标准(换热器的设计概述)
![换热器设计的技术标准(换热器的设计概述)](http://www.affonchem.cn/d/file/p/16/04/38889.jpg)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换热器设计的技术标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换热器设计的技术标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管壳式换热器设计注意事项
①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程,因为管程清洗比较方便。②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程,以免管子和壳体同时被腐蚀,且管程便于检修与更换。③压力高的流体宜走管程,以免壳体受压,可节省壳体金属消耗量。
、选用换热器时应注意压力等级,使用温度,接口的连接条件。在压力降,安装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管壳式换热器以选用直径小的加长型,有利于提高换热量。
保证传热效率和设备体积的合理性。温差矫正系数是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反映了传热过程中的温度差异对传热效率的影响。
使用管壳式换热器的注意事项 保持管网清洁。无论是在工作前还是工作完成后,都必须清洗管网,避免发生换热器堵塞的现象。此外,要注意对除污器和过滤器的清洗,让整个换热工作顺利完成。严格把关软化水。
采用空心环管壳式换热器较采用传统换热器换热面积节省30%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设备的的投资,而且对于改造工程也是非常有利的。
2、换热器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注意防腐蚀,防磨损。风速控制小copy于8米/秒 一般地换热面积设计偏2113小,换热系数风风系统在20-25左右(有少量垢5261)。风水系统在70-85左右(有少量垢)。凝结换热4102在2000-2500左右,系数最1653好取低限。
满足换热效果,最小成本、安全、可操作即可。
板式换热器选型设计原则 为某一工艺过程选型设计板式换热器时,要考虑其设计压力、设计温度、介质特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由于“U”形单流程的接管都固定在压紧板上,拆装方便。压降校核 在板式换热器的设计选型使,一般对压降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应对其进行校核。如果校核压降超过允许压降,需重新进行设计选型计算,直到满足工艺要求为止。
换热器工作原理 换热器中流体的相对流向一般有顺流和逆流两种。顺流时,入口处两流体的温差最大,并沿传热表面逐渐减小,至出口处温差为最小。逆流时,沿传热表面两流体的温差分布较均匀。
3、板式换热器有哪些标准?
板式换热器标准有GB16409-199NB/T47004-2008701-1998 等,在执行国标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的标准,很多标准甚至高于国标,产品生产出来会经过试压试验,给用户提供满意的板式换热器产品。
换热器耐压等级16bar,要求密封可靠,长时间运行无泄漏。针对不同的过流介质应提供与之适应的换热器板片,换热器的板片结构形式必须满足焊接车间循环水畅通流过。力和海得热交换器为全星通过型管路为同侧逆流型。
板式换热器的打压标准是指在设备进行压力测试时,所采用的压力值和持续时间。这一标准通常由制造商或相关规范规定,并需要符合国家或地区的安全标准。具体的打压标准会因不同的应用和行业而有所差异。
固定管板换热器的标准为60到70度。固定管板换热器是一种换热器,主要由外壳、管板、管束、顶盖(又称封头)等部件构成。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管板采用焊接方法与壳体连接固定。换热管可为光管或低翅管。
小于等于0.15MPa。板式换热器二次侧进口与出口压力的差值应小于等于0.15MPa。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
4、聚四氟乙烯换热器的设计要求
我们在安装氟塑料换热器之前,要做一个详细的检查如:平面位置,基础的标高,螺纹状况是否良好,螺帽和垫圈是否齐全,放置垫铁的基础表面是否平整等。
常用的管子规格有多种﹐外径×壁厚分别为3~6mm×0.3~0.6mm。管束包含有60~5000根管子﹐两端各用聚四氟乙烯卷带互相隔开。管束插在一环中﹐焊成整体蜂窝状管板。
根据换热器的形式,应在换热器的两端留有足够的空间来满足条件(操作)清洗、维修的需要。浮头式换热器的固定头盖端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能从壳体内抽出管束,外头盖端必须也留出一米以上的位置以便装拆外头盖和浮头盖。
换热器按材质可分为金属换热器和陶瓷换热器和塑料换热器等多种材质。
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在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
关于换热器设计的技术标准和换热器的设计概述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换热器设计的技术标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换热器的设计概述、换热器设计的技术标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