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环境保护

电磁环境保护规范最新标准(电磁环境质量标准)

电磁环境保护规范最新标准(电磁环境质量标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电磁环境保护规范最新标准,以及电磁环境质量标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电磁环境保护规范最新标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电磁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 电磁辐射管理办法
  2. 环保工程师讲义之电磁环境评价标准
  3. 电磁波辐射标准值
  4. 高压输电线路周围或变电站内工频电磁环境测量的内容,标准及方案

1、电磁辐射管理办法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于1997年3月25日由国家环保局第十八号局令发布。是为加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有效地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规定制定的办法。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从事电磁辐射的活动时,都应当遵守并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接受环境保护部门对其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做好电磁辐射活动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

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本行业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管理办法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对于手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可以戴耳机来减小电磁辐射,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泰尔实验室的实验证明使用耳机通话时头部受到的辐射量处在直接用手机通话辐射量的 1/100 到 1/200 之间。

2、环保工程师讲义之电磁环境评价标准

理论依据 射频电磁辐射对人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所谓电磁辐射生物效应就是指此而言。大剂量高场强主要产生致热效应,低剂量低场强主要产生非致热效应。

电磁辐射防护限值 (1)基本限值。对于职业照射,规定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1W/kg。

电磁辐射防护限值 (1)基本限值。对于职业照射,规定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1W/kg。公众照射,规定在一天24h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 W/kg。

排放标准 排放标准为电气装置设置了各种规定,通常是基于工程方面的考虑,例如使之与其他电气设备间的电磁干扰最小化和/或优化装置本身的效率。

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衰减为原始强度的 或37%时所传播的距离称为该材料的趋肤深度。趋肤深度的计算公式为: 的单位为MHz。

3、电磁波辐射标准值

法律分析:一级标准(安全标准,对人体没有任何影响):高频辐射 小于10 μW/cm2频辐射 小于10 V/m;二级标准(中间区,对人体可带来有害影响):高频辐射 小于40 μW/cm2低频辐射 小于25 V/m。

. 3 本规定中防护限值的范围为100KHZ~300GHZ。. 防护限值与频率的关系见下图。. 4 本规定中的防护限值是可以接受的防护水平的上限,并包括各种可能的电磁辐射污染的总量值。

高频电磁辐射0.03UT是正常值,安全参考值是小于10UT;低频电磁辐射0.02UT是正常值,发达国家安全参考值小于0.2UT;中国安全参考值是小于0.4UT。

电磁辐射分两个级别 其中工频段的单位是μT,测试50赫兹频率以下的工频电磁波。

电磁辐射的国家标准是:在30-3000MHz的频率范围内。

4、高压输电线路周围或变电站内工频电磁环境测量的内容,标准及方案

A/m) 1 3 10 30 100 其中,1级:适合有电子束的灵敏装置所处的环境; 2级:保护良好的环境; 3级:保护的环境; 4级:典型工业环境; 5级:严酷的工业环境。

对超过豁免水平的电磁辐射体,其拥用者必须对辐射体所在的工作场所以及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向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部门报告:a. 新建、改建、扩建后的辐射体,投入使用后的半年内提交监测报告。

所以,地面高度2m范围内的工频合成电场场强,在数值上和垂直分量差别不大,为简化起见,一般在环境中取h=5m(在电力行业中,取h=1m)的垂直分量作为输电线路工频电场的评价量。

kV以下高压线的安全距离为4米;1-10kV高压线的安全距离为6米;35-110kV高压线的安全距离为8米;154-220kV高压线的安全距离为10米;350-500kV高沿线的安全距离为15米。防护措施:当然是离得越远越好。

高压电力线和变电站输送的是50Hz工频电流,其本身不产生高频电磁辐射,其主要危害是当输送电压较高时,在其导线周围或变电站附近产生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易对人体产生危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电磁环境保护规范最新标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电磁环境保护规范最新标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