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结构数据表(换热器基本结构)
![换热器结构数据表(换热器基本结构)](http://www.affonchem.cn/d/file/p/16/ad/42339.jpg)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换热器结构数据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换热器结构数据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换热器前端管箱型式如何表示
- 求板式换热器BR13板片数据数据
- 换热器的结构是怎样的?
- 3张图带你全面了解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原理
1、换热器前端管箱型式如何表示
换热器的型式没有BUE,换热器BEM指的是前端管箱为B型标准椭圆封头管箱,后端为带锥形封头的M型管箱,管板延长部分兼作法兰的固定管板换热器,支座为耳式支座,主要用于塔器的再沸器。
换热器型号含义,前端管箱形式:A:平盖管箱。B:封头管箱。C:用于可拆管束与管板制成一体的管箱。N:与管板制成一体的固定管板管箱。D:特殊高压管箱。壳体形式,E:单程壳体。F:具有纵向隔板的双程壳体。G:分流。
我来回答 B代表前端管箱型式代号,E为壳体型式代号,S代表后端结构型式代号。
前端管箱的型式D,表示特殊高压管箱,后端结构型式T,表示可抽式浮头。
2、求板式换热器BR13板片数据数据
取板片数N(Nmin≤N≤Nmax )若N已达Nmax,做(5)。(8) 取N的流程组合形式,若组合形式取完则做(7)。
板式换热器:Q=K×F×Δt;Q—热负荷;K—传热系数;F—换热面积;Δt—传热温差(一般用对数温差);传热系数取决于换热器自身的结构,每个不同流道的板片,都有自身的经验公式,如果不严格的话,可以取2000~3000。
一般地说,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在3000~6000W/moC范围内。这就表明,板式换热器只需要管壳式换热器面积的1/2~1/4 即可达到同样的换热效果。
可以根据传热的基本方程式,可求得板式换热器换热面积为:F= Q /K .Δtm其中Q—热流量(W),△tm—对数平均温差(℃),F—传热面积(m2)。板式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
上下导杆350mm。br系列板式换热器上下导杆的长度是350毫米,可用于承受板片的重量并保证安装尺寸,使板片在其间滑动,导杆比换热板组长,可以确保松开夹紧螺栓滑动各板检查清洗。
3、换热器的结构是怎样的?
结构:换热器筒体两端有暖气进、出水和自来水进、出水安装口。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不同材质的换热器结构原理吧: 热管是由美国人发明的,最初的时候,并不是使用在换热器行业当中,而是使用在航天技术当中。如今这种热管应用在换热器当中,对换热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固定管板换热器管板与管壳两端管束为一体,结构简单,但仅适用于冷、热流体温差不大,壳程无需机械清洗时的换热操作。当温差稍大,壳侧压力不太高时,可在壳上安装弹性补偿环,以减小热应力。
以平板和翅片作为传热元件的换热器。它主要由板束和封头等构成。板束中有若干通道。在每层通道的两平板间放置翅片,并在两侧用封条密封。根据流体流动方式不同,冷、热流体通道间隔迭置、排列并钎焊成整体,即制成板束。
4、3张图带你全面了解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原理
板式换热器由众多的不锈钢传热片和前后外罩在真空、加热炉中加热钎焊而成,如图4-18所示。
板式热交换器又名板式换热器、板换等,工作原理可以见图:冷、热两种介质在板片间互不干涉地流动,进行热量的传递。板片根据一定的规律和作用来运行。
板式换热器里面主要部件就是板片,也叫换热板,它是根据客户工况技术参数选型计算得出的,在换热、预热、冷却、冷凝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他比如夹紧板、螺栓等就不必赘言了。
以平板和翅片作为传热元件的换热器。它主要由板束和封头等构成。板束中有若干通道。在每层通道的两平板间放置翅片,并在两侧用封条密封。根据流体流动方式不同,冷、热流体通道间隔迭置、排列并钎焊成整体,即制成板束。
各板之间形成细长的矩形通道,通过半板进行热交换。工作流体流过两块板之间形成的狭窄而曲折的通道。冷热流体依次通过流道,中间有夹层板将流体隔开,通过这个板进行热交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换热器结构数据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换热器结构数据表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