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管子的规格和厚度,换热器管子的规格和厚度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换热器管子的规格和厚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换热器管子的规格和厚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BES换热器型号
E为壳体型式代号,S代表后端结构型式代号。500表示换热器公称直径,5代表管程壳程设计压力(压力相等时只写管程压力值),25代表换热器公称换热面积,3/25表示公称长度和换热管外径,4I表示4管程,I级换热器。
具体解释:可拆封头管箱,公称直径800mm,管程和壳程设计压力均为5MPa,公称换热面积160平方米,公称长度6m,换热管直径25mm,4管程,单壳程的钩圈式浮头热交换器。
浮头式管式换热器,公称直径500毫米,设计压力0兆帕,55平方米换热面积,6米直径25毫米的换热管,4管程。
2、暖气换热器里面的铜管
里面的管子是紫铜管,因为紫铜管换热效果很好,易于冷加工,管径一般为:外径6mm,壁厚1mm.至于有几斤,要根据换热器的大小而定。进出水口不是用胶水粘结的,而是焊接的。
肯定是铜管好。铜的散热性比铁高,而且抗腐蚀性能也强。所以要用铜管好,当然价格也会高一些。
铜的热传导率要比不锈钢的高,所以同样形状的铜管的传热系数要比不锈钢管的高。所以在蒸发器冷凝器上用的换热管基本上都是用铜做的。
换热器里面是暖气里的水 N圈铜管(铜管里面是自来水),两种水通过铜管隔离。换热器2个口接暖气供水和回水,负责加温铜管,间接加温铜管里边的水。还有2个口其中1个接自来水,另一个接出热水咀。
3、换热器的管壁厚度
GB151中2厚度 中规定圆筒不得小于表8或9中数值。 CS,固定管板 筒身400~700 最薄6mm。 请问像这种特别小的换热器,壁厚该如何选取? 内压计算,其实厚度只有0.6mm。 但SW6计算,好像默认按照400~700的来算。
一般来说,由于用作换热器,铜管壁厚还是应该选择厚一些,以避免在较短时间内就腐蚀损坏。供暖水当中的腐蚀物还是比较多的,会对换热器铜管造成较严重的腐蚀。
管壁厚度不同:强化管套管换热器的管壁厚度比普通管套管换热器的管子壁厚度要薄,这是因为强化管套管换热器的管子内部结构可以增加管子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减少了管子壁的厚度。
其厚度才55mm。也就是说一般根本不用考虑加厚管板。相似的公式 在八一卷中,管板需要计算布管边缘Do处的剪切力,其原理和上面的公式一样,就是多了一个μ-管板削弱系数。 此系数在GB151中是定值0.4。
常用的管子规格有多种﹐外径×壁厚分别为3~6mm×0.3~0.6mm。管束包含有60~5000根管子﹐两端各用聚四氟乙烯卷带互相隔开。管束插在一环中﹐焊成整体蜂窝状管板。
4、换热器壳内径为400,厚度标准是多少
钢制散热器壁厚一般在2mm以上,2mm-6mm为薄钢制散热器,而8mm以上的为厚钢制散热器。
e.重量轻 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厚度仅为0.4~0.8mm,而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厚度为0~5mm,管壳式的壳体比板式换热器的框架重得多,板式换热器一般只有管壳式重量的1/5左右。
管壳式换热器钢材厚度不能超过0.25 mm。除此之外,当高于名义厚度百分之六的时候,钢材厚度负偏差可以采取忽略不计的方式。
在EN 13445中,对于垫片,或者应力泄放槽处的最小厚度用eap表示。规范要求:eap=0.8ea。这个要求其实蛮高的,对于比较薄的管板,比如U型管板计算厚度40mm。垫片处的槽深一边为5mm,那么eap为30。3040*0.8=32mm。
壳管式换热器特点:(1)高效节能,该换热器传热系数为6000-8000W/m0C。(2)全不锈钢生产,使用寿命长,可达20年。(3)将层流改为湍流,提高了传热效率,降低了热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换热器管子的规格和厚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换热器管子的规格和厚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