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法主体制度,环境保护法的主体主要包括

环境保护法主体制度,环境保护法的主体主要包括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环境保护法主体制度,以及环境保护法的主体主要包括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环境保护法主体制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环境保护法的主体主要包括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 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哪年公布实施
  3. 环境保护法的具体制度
  4. 环保法2023修订版
  5.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曹娥江生态环境,保障曹娥江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在本省管辖海域以外,造成本省管辖海域污染和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条例执行。第三条 海洋环境保护应当统筹规划,实行开发与保护、损害与担责、维护与受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渔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水域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渔业科技水平,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和渔业资源的增殖保护。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哪年公布实施

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令第二十二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届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 1989年12月26日通过,自公布之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在1989年12月26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同时废止。

3、环境保护法的具体制度

环境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针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制度。

“三同时”制度。“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置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法律制度。(4)排污收费制度。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有六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制度);环境保护许可制度;环境标准制度;限期治理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二是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三是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四是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制度。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这项制度的有关事项作了具体规定。

4、环保法2023修订版

国五和国六区别就是排放标准不同,国六更严格。国六分为a、b两个阶段,分别在2020年7月1日和2023年7月1日实施,国六a相当于是国五到国六的过渡标准,国六b才算是真正国六时代。

法律主观:装修时间国家规定是上午8-12点,下午2-4点,其它时间不能施工,同时周末、节假日不能施工。装修施工违反规定打扰居民生活的,可以寻求物业帮忙解决,或者向环保部门进行投诉。

5、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条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答案】ABCDE。解析: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规定,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发展,强化保护;环保惠民、促进和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分类指导、分级管理;政府引导、协力推进。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条的规定,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环境保护法主体制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环境保护法主体制度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