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给予撤职处分-环境保护法处罚规定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环境保护法给予撤职处分,以及环境保护法处罚规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环境保护法给予撤职处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环境保护法处罚规定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该如何处罚
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一)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的; (二)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 (三)依法应当作出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
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对直接负责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记大过、降级等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等处分。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环境违法行为人被处罚后12个月内再次实施环境违法行为的,从重处罚。
对行为人判处管制或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情节上具有严重性,则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法律后果是哪些?
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根据查询华律网相关信息显示:第二次发现道路运输企业伪造篡改删除车辆动态监控数据,则根据《道路运输条例》第九十七条规定,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可以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篡改环境监测数据构成判刑,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论处:(一)修改参数或者监测数据的;(二)干扰采样,致使监测数据严重失真的;(三)其他破坏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的行为。
法律分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
3、污染防治设施闲置处罚依据
治污设施未正常运行的不属于情节轻微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新环保法新设:限产、停产、停业关闭处罚,扭转企业限期治理弊端。行政拘留。除依法处罚外,增加行政拘留加重处罚。
第三十七条 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罚款。
督管理办法》则规定:擅自拆除或闲置处理设施的,环保部门可处5000元以下罚款。
4、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法律分析: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包括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进境倾倒、堆放、处置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公民个人或者单位以原料利用为名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三)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违反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主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有:非法占用农用地罪、非法采矿罪、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盗伐林木罪、污染环境罪、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根据《环境保护法》查询可知,法律环境责任分为3种,分别为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构成要件为:行为违法、行为人的过错、行为的危害后果、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5、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法律后果是哪些
篡改环境监测数据构成判刑,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论处:(一)修改参数或者监测数据的;(二)干扰采样,致使监测数据严重失真的;(三)其他破坏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的行为。
法律分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
据此,我国法律对测绘数据造假有明确的禁止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弄虚作假,编造、伪造、篡改测量结果、测量记录、测绘资料和测绘产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环境保护法给予撤职处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环境保护法给予撤职处分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